養貓比養狗多! 冰島的貓奴文化 & 日常

據預估,雷克雅維克首都圈的貓咪數量約有兩萬隻,也就是說平均每十個人,就有一名是貓奴。

貓咪大軍淹沒雷克雅維克大街小巷,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有人飼養的貓咪到處自由走動、玩耍著,也讓這群可愛、受歡迎的小動物,成為城市的特色之一。雷克雅維克的紀念品店幾乎每間都有販售貓咪相關的紀念品,甚至還有「貓咪統治雷克雅維克」(Cats rule the town.) 的有趣標語。

在冰島,貓咪的地位崇高,不僅有多位貓咪明星,冰島人還為貓咪開設咖啡店、二十四小時的直播節目,甚至是雇用貓咪當正式員工!

.

.

穿梭在雷克雅維克大街小巷的貓咪們

.


雷克雅維克尋貓樂

.

在冰島, 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 所有的「動物」都採取「自由放牧」的方式。在鄉村的大草原上,許多自由自在、模樣傻呼呼的冰島羊、冰島馬,悠遊地吃草與放空;就連城市裡,父母把嬰兒「野放」在店家外面,讓他們獨留在嬰兒車上睡覺的奇觀,以及滿街跑的喵星人們,都是冰島奇特的「放牧」景觀。

冰島人深信貓咪天性熱愛自由,因此即使家裡沒有人,也會留一扇窗,讓自家貓咪們可以隨時外出散步;如果住在二樓以上的貓奴,也有不少人為喵皇安裝「貓咪專屬樓梯」,方便牠們進出公寓,出門玩耍。

.

穿梭在雷克雅維克大街小巷的貓咪們

.

不同於台灣的流浪貓一見人就躲,冰島的貓咪總是自在地行走著,冰島人早已將貓咪視為街景的靈魂。走在雷克雅維克的街上,經常可以看到帶著頸圈、掛著名牌的貓咪,在自家門口曬太陽,眼睛瞇成一條線蹲坐著,或是與其他貓咪一起聚會 (打架),有的在斑馬線上過馬路、在人行道上散步,不怕生地跑到店家裡頭串門子、爬圍牆、爬樹,也有的一見面就裝熟,到冰島居民或是觀光客面前撒嬌討拍。

.

[ ↑ 點 此 可 前 往 YouTube 觀 看 ]

.

來到冰島生活以後,我與多數的冰島人一樣,加入了好幾個 Facebook 的貓咪社團,追蹤了幾隻雷克雅維克明星貓咪的 Instagram 帳號,就算再忙再累,也會刻意在街上緩慢行走,尋找牠們的蹤影。一在街頭與貓咪巧遇,就會把牠們的可愛模樣拍下來,上傳到社群與大家分享。

就算沒有養貓的冰島人,尋找貓咪、關注貓咪也成為不少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冰島,多少人曾經為了撫摸貓咪、多陪貓咪玩個幾分鐘而遲到。在無形之中,每個人都能從貓咪身上感受到那份純粹而溫暖的快樂。

.

雷克雅維克市中心的貓咪咖啡店 Kattakaffihúsið

.


貓咪實境秀與貓咪咖啡店

冰島新聞網站Nútíminn 在 2017 年曾推出名為 Keeping Up With The Kattarshians 的網路直播節目,該節目的「明星主角們」大多是剛出生的小貓咪。錄製現場是一間精心佈置的仿真玩具豪宅,節目工作人員在屋內安裝了多台攝影機,從不同角度、二十四小時記錄這些貓咪們調皮可愛的日常生活。

貓咪實境秀從播出到收攤約一年半左右的時間。無厘頭、令人為之一笑、看著貓咪睡覺也很療癒的實境秀廣受冰島民眾喜愛,多次登上國際媒體的版面,成功吸引國外貓奴慕名收看。

.

穿梭在雷克雅維克大街小巷的貓咪們

.

全冰島第一間貓咪咖啡店 Kattakaffihúsið (The Cat Coffee House) 也在千呼萬喚之下,於 2018 年的春天在雷克雅維克的市中心開幕。這個場所提供一個讓居民在忙碌中聚一聚、喝杯咖啡、吃塊蛋糕,然後和可愛貓咪近距離互動、振奮心情的機會。

無論是貓咪實境秀還是貓咪咖啡店的設立初心,都是期許讓遭受變故、無家可歸的貓咪受到重視,並鼓勵民眾領養,幫助這些貓咪找到一個溫暖、永久的家。一旦有貓咪順利被領養回家,新的收容所貓咪就會接替入住。

.

穿梭在雷克雅維克大街小巷的貓咪們

.


稱職的貓咪員工

有一隻跟隨主人來到冰島西部斯奈山半島 Fosshótel Hellnar 工作的貓咪,長期住在飯店裡陪伴主人,由於她對某領域的工作相當有天分,飯店決定破例雇用這隻貓咪來工作 從住客升等為飯店員工。

貓咪的名字叫做 Pál Dáníelsdóttir, 出生於冰島南部小鎮Selfoss,是隻土生土長的冰島貓。主人 Dániel Púskas 以及 Zsuzsi Szabó 來自匈牙利,移居冰島後收養了 Pál。一開始,這對匈牙利情侶在冰島東南部的 Fosshótel 工作,之後才轉職到西部斯奈山半島上的Fosshótel,Pál 當然也是陪著主人在冰島到處冒險。

.

Pál 本尊與她的員工證

.

Pál 的鏟屎官認為他的主子非常擅長捉老鼠,而且非常認真,沒有頒發一張飯店員工證給她,實在對她太不公平了! 因此,飯店幫貓咪製作了一張「員工證」。與一般員工一樣,員工證上寫出了全名,有張清楚的大頭照,以及職務部門。至於是做什麼工作呢? 原來是到最稱職的捕鼠部門 (Mousekeeping) 擔任專員。

主人將 Pál 的員工證分享在冰島的愛貓社團,得到了超乎想像的迴響, 不僅登上冰島各家媒體的新聞版面,也在全球爆紅。在網友的好奇與關注下, 他幫 Pál 創辦了一個 Instagram 帳號 (@Pal.the.mousekeeper),讓世界各地的粉絲可以追蹤 Pál 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甘苦。

冰島連鎖飯店 Fosshótel 對媒體表示,雖然目前 Pál 的職務屬於實驗性質,但未來經評估後,不排除會僱用更多的貓咪來當捕鼠專員。聽起來如此不可思議的事,卻也證明瞭冰島的貓咪不僅只會賣萌,也擁有令人無法自拔的魅力,備受寵愛與尊敬。

.

穿梭在雷克雅維克大街小巷的貓咪們

.


明星貓咪去哪看?

有時候要在街頭剛好看到跑出來玩的貓星人會需要一點運氣,畢竟天氣太糟或是下雨,貓咪可能也只想要待在溫暖的家中。但是在雷克雅維克,有幾隻無畏風雨的貓咪,幾乎天天都要出門到他們最喜歡的商店報到,打卡上下班、給遊客拍照兼摸摸抱抱,享受明星光環。

以下四隻貓咪,是你在雷克雅維克市中心散步時,最容易巧遇的:

.

❶ 黑白貓 Baktus

主要出沒街道:Austurstraeti

黑白貓 Baktus

.

Baktus 的鏟屎官是 Gyllti kötturinn 服飾店的老闆,平常如果沒有乖乖在家幫忙顧店,十之八九是跑到對面的 Icewear 串門子去了。他喜歡趴在 Icewear 店門口的灰色地毯上,迎接來來往往的人類,對於自拍、握手、撫摸來者不拒,享盡各種當明星的關注與寵愛 ; 而當精疲力盡時,就會跳上玻璃櫥窗旁的羊毛毯子,或是暖氣出風口舒服睡覺。 店員也在店內角落放置了 Baktus 的專屬喝水盆,Icewear 可以說是 Baktus 的第二個家。

天氣好的時候,Baktus 會走到大街上爬樹、在電線杆旁伸懶腰、在電箱上方曬太陽做日光浴,偶爾也會散步到 Tjörnin 池塘觀望鴨子與鵝,但如果不小心被警察看到的話,就會被立即抱離現場。

由於 Baktus 對於人類的擁抱毫無抵抗力,2018年底還曾發生了 Baktus 被陌生男子帶走,一場轟動全雷克雅維克的驚悚貓咪綁架案件,好險結局是以溫馨收場。


.

❷ 白底橘斑貓 Púki

主要出沒街道:Laugavegur

白底橘斑貓 Púki

.

Púki 雖然有一隻雙胞胎哥哥,但兩隻貓咪的個性大不同,Púki 熱愛自由與熱鬧。

主人住在市中心的 Lindargata 街上,可能嫌附近都是住宅區太無趣了,Púki 平日最喜歡跑到兩條街外,集商店、餐廳、酒吧於一街的 Laugavegur 大道上。

Púki 最常光顧的地方是 Mál og Menning 書店,他常來這裡霸佔員工的座椅、在紙箱、紙袋裡玩躲貓貓、睡覺,是書店內最偷懶的員工。Púki 同時也是附近好幾間紀念品店、服飾店、餐廳的常客 ; 夜晚則喜歡流連於夜店 ── Lebowski Bar、 Kíkí Queer Bar 等都可以發現他的蹤跡。但日前曾經發生 Púki 在書店內睡太熟,商店打烊關門後被反鎖在內,來不及去隔壁夜店跑攤的超囧經驗。


.

❸ 雙色布偶貓 Ófelía

主要出沒街道:Skólavörðustígur

雙色布偶貓 Ófelía

.

Ófelía 是一隻雙色的布偶貓,擁有一雙迷人的藍色電眼,幾年前在雷克雅維克 Hallgrimskirkja 教堂附近的 Krambúðin 超市,因為偷了一包「魚乾」而聲名大噪。

此事件不但沒有被依法送辦,反而因此打開了 Ófelía 的成名之路 ── 優雅、有氣質,渾身散發出濃厚星味的 Ófelía ,在2017年的冰島電影《 Under the Tree 》中尬上一角。

Skólavörðustígur 是她最常光顧的街道,除了依舊照三餐潛入 Krambúð 超市外,同一條街的 Icewear 服飾店、Ice Mart 紀念品店、Magnolia Design 家飾店都非常受到 Ófelía 女王的親睞。


.

❹ 白底虎斑貓 Tissý

主要出沒街道:Laugavegur

白底虎斑貓 Tissý

.

不想前面三隻貓咪每次出沒的地方不太一定,Tissý 是個愛看書的小文青,平時除了待在家以外,只鍾情 Laugavegur 77 號 的 Penninn Eymundsson 書店。三年來如一日,幾乎每天都會來此報到,還沒開門就會在門口痴痴等待,外面下著大雪也不例外,經常都是每日來店的第一位客人。

書店裡有一張鋪了黑色毯子的椅子,是 Tissý 的 VIP 專屬位子,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偶爾睡飽了也會在書店其他地方玩玩躲貓貓、到處走動巡視、看看貨架商品有沒有擺放好 ; 根據員工表示,Tissý 中午通常會回家一趟吃鏟屎官準備的免費午餐,因為書店內的 咖啡店對 Tissý 來說實在太貴了。

.

.

.

.

Let’s get conn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