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岩荒漠、冰川火山,是冰島的景觀特色。在如此一望無際的遼闊視野下,缺少的是樹木的存在。在冰島,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如果你在森林裡迷路了怎麼辦?」答案是:「站起來就好了!」
據信,在冰島尚未有人類居住以前,國土面積有 40% 都是被森林覆蓋著 ; 可如今,這座島嶼的樹木卻少得可憐。看看鄰近的北歐國家:芬蘭的森林覆蓋率為國土面積的75%、瑞典為70%,挪威也有33%,既然不是因為高緯度、天氣寒冷而導致冰島沒有樹木,那麼這中間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呢?冰島又該如何復育森林呢?
.
.

.
冰島是如何失去森林的?
隨著第一批維京定居者在西元九世紀到來, 原生樹木開始被大量砍伐 ── 不僅作為房屋的建材、生火的燃料、也為了開闢牧場。森林紛紛成了草原,居民們更放任牲畜們啃掉還未長成的樹苗。
冰島雖然地處北極圈邊緣,但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得以調節氣溫,增加溫度與濕度。然而,冰島的火山活動頻繁,幾世紀以來,灼熱的岩漿與火山灰不時覆蓋土壤,再加上自十三世紀一直到一九世紀初期,全球氣候進入小冰河期,氣候變得異常寒冷。種種劣勢條件,都導致冰島森林大規模遭到永久性的破壞。
據信,整座島嶼的樹木在短短三百年的時間幾近消失,在面積十萬三千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森林覆蓋率僅剩 1% 。
.


冰島如今約有 40 %土地是沒有任何植被與樹木覆蓋的裸地
1
冰島的「沙塵暴」危機
維京定居時期的森林早已不復存在,如今,全國約有 40 %土地是沒有任何植被與樹木覆蓋的不毛之地,冰島不僅面臨嚴重的土壤侵蝕、甚至是沙漠化的威脅。
當裸露的鬆散土壤暴露在冰島的強風中時,就會形成沙塵暴。沙塵暴可以在短時間內把一切摧毀殆盡,給人們的財產和糧食生產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1882 年春天,冰島發生了一場毀滅性的沙塵暴。在半個月內,數千公頃的植被與土地被無情摧毀 ; 風暴使農場及周圍地方都被泥沙掩蓋,溪流乾涸、湖泊裡滿是沙子與泥土。原本屬於湖中的鱒魚大量散落在沙地上,在這場風暴中,同時也奪走了數百隻綿羊與冰島馬的生命。
.


.
重建失落的森林
不幸事件發生後,冰島於 1908 年成立林業局。當務之急是保護冰島僅存的原生樺木,另一任務則是重新造林。
冰島選擇在森林消失的數百年後重建森林,樹木的返還將帶來深遠的益處:
種樹除了有助於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緩解沙漠化危機外,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維京人摧毀了冰島的森林,現在他們的後代正在努力把它們種回來 ;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種樹可為鳥類創造一個良好的棲息環境,森林將可增加冰島生物的多樣性。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冰島將可以減少對於進口木材的依賴。木材若能達到部分自給,不僅能夠節省成本,也可減少長途運輸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


冰島夏季,滿山遍野的紫色魯冰花海,其實有利於治理冰島潮濕糜爛的土地 | (R) © aleksandrajulga
,
冰島漫長的造林之路
當樹林已幾乎消失,要重新恢復談何容易。作為重新造林與對抗水土流失的第一步,是透過種植披鹼草 (Lyme grass) 來抓緊泥土。為了增加土壤中的氮元素,1945 年,冰島林業局引進了阿拉斯加魯冰花用來治理潮濕糜爛的土地。在土壤逐漸恢復地力後,冰島開始在幾片收購的土地上進行小規模的植樹。從 1950 年至 1990 年,每年樹苗的種植數量約在一百萬顆左右。
冰島長久以來一直無法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取得土地」本身就是項極其困難的挑戰。冰島絕大多數土地都是私有,用途多作為放牧,如果要向農場長期租用,成本勢必相當高昂。冰島林業局雖然在 1970 年代推出了「農民造林補助金」專案,但由於只是試驗計劃,參與的農場並不多。
.



冰島森林裡常見的蘑菇與莓果 | (L)(R) © icelandic_explorer
在歷經多次的制度改革,自 1990 年起,「農場造林補助計劃」得以大量推廣,冰島也終於迎來相對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在農場造林補助計劃中,政府會與地主簽訂長達四十年的合約,為每間參與的農場擬定造林計劃、幼苗的分發與培育,提供相關教育課程,以及補助金的發放。每筆補助金涵蓋了 97% 的造林成本:包括建立籬笆、道路、整地、種植和第一次的樹木疏減等育林作業。
農民在造林過程中感受到森林所帶來的益處,像是抵禦強風,減少極端天氣對農場所帶來的傷害。作為放鬆休閒的場所,人們也逐漸在享受採莓果、蘑菇的樂趣之中學會如何與森林相處。目前,冰島全國估計有四分之一的農場,也就是大約七百多間農場參與了「農場造林補助計劃」,由政府所支持的農場造林約佔整個國家造林活動的 80%,每年可種植大約三百萬棵新樹。
.



.
冰島森林東山再起
重新造林對於冰島而言,一直具有挑戰性,尤其是冰島的氣候因素,導致樹木的生長速度極為緩慢。儘管冰島的樺樹能夠忍受貧瘠的土壤,但生長速度奇慢。為了加速造林,除了種植原生樹種外,冰島也嘗試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歐洲大陸等地引進上百個樹種,並成功地讓這些外來樹種落地生根。
一個世紀以前,大多數冰島人都住在農場或小漁村。儘管首批汽車於 1913 年後陸續抵達冰島,但公路系統尚未完善,無橋的河流、山脈的阻隔,都使得長途旅行充滿挑戰。人們除了去下一個農場或最近的城鎮外,基本上不常遠行,更只有一小部分的冰島人有機會出國旅行。冰島三處僅存的白樺樹林,兩處過於偏遠,一處則幾乎不可能抵達,也因此,不少冰島人幾乎一生中都沒有機會看過樹。
直到六十年前,人們依舊普遍相信樹木不可能在冰島生長,並且認為種樹只是屬於少數怪人的無害愛好,想用種樹來生產「冰島木材」聽起來就像是天方夜譚。可如今,冰島的森林資源正在穩定地發展。冰島每年的造林總面積約為 1000-1500 公頃,按照這個速度,在冰島想要增加 1% 的森林覆蓋率,至少需要七十年的時間。
.



冰島戶外服飾品牌 66°North 響應種樹 | © 66°North
現在,在冰島林業局的努力下,冰島不僅想辦法保存了僅剩的 1% 森林,也另外讓森林覆蓋率又增加了1%。數十年下來,冰島已經擁有了幾個美麗的森林區域。近幾年,冰島戶外服飾品牌 66°North ,冰川嚮導公司 Icelandic Mountain Guides 等知名企業都主動參與植樹活動。護林、造林的工程,冰島人不停歇地進行著。
.
本篇文章撰寫參考文獻:
Forestry in a treeless land
From Bare to Birch: Large-Scale Ecosystem Restoration in Iceland
Afforesting Icelandic land: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climate-smart forestry?
.
.
.
﹝ Let’s get conn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