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島雷克雅維克北邊的Viðey小島上,有一座名為「想像和平塔」(Imagine Peace Tower) 的戶外裝置藝術,每年的10月9日至12月8日,這座塔的光會被點亮:9盞射燈,合計15道光束,從圓形基座直射北極星空,形成高達4千公尺高的耀眼藍色光柱。無論身在雷克雅維克的何處,都不會輕易錯!
「想像和平塔」的豎立,其實隱藏了一段披頭四主唱約翰藍儂 John Lennon 與遺孀小野洋子 Yoko Ono 的愛情故事,以及他們對這個世界寄予的深愛與期望。今天讓 UNLOCK ICELAND帶你細細感受這座光塔背後少為人知的溫暖。
_
_

.
#
曾經的樂團靈魂人物,最輝煌的世代象徵殞落
約翰藍儂 John Lennon, 樂團披頭四 The Beatles 的靈魂人物,這個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的樂團,在60年代可説是主宰了整個搖滾樂壇,成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堪稱一個世代的象徵。然而,這位名譽橫掃國際的音樂才子,卻在40歲那年的一個深夜,在紐約寓所門口被人槍殺。這天是1980年12月8日,藍儂的死震驚了全世界,獨留日本籍的妻子小野洋子、當年年僅五歲的稚子,以及全球一堆堆心碎成爛泥的樂迷。
_
_

.
#
用愛取代暴戾,那份勇於想像「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的勇氣
許多藍儂所創作的膾炙人口的歌曲,例如「你所需要的就是愛」(All You Need is Love),「給和平一個機會」(Give Peace A Chance) 、「想像」 (Imagine)、「聖誕快樂,戰爭結束了」(Happy Christmas, War is Over) 等等,都不難聽出,約翰藍儂創作的不僅是音樂,他也相當關心音樂以外的事物 :他反對戰爭、鼓勵包容、追求和平。
藍儂的歌曲,給予了人們做夢的勇氣,懷抱希望與夢想。雖然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乏傷心的場域,但是那些優美的旋律,至今仍溫柔地撫慰著我們的心靈,並鼓舞著世界上所有為和平與人權奮鬥的人們。
除了音樂外,他與妻子小野洋子也經常以實際的行動藝術、裝置藝術等,來抗議世界上所有的苦難與暴力。在標舉著愛與和平的60年代中,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是從不停歇的真正實踐者。
_
_

,
#
那些曾共有的夢,我帶著與你的回憶,在很久的以後實現了
藍儂的遺孀小野洋子,是一位日本前衛藝術家,早在60年代,這對戀人初識時,小野洋子就萌生了在自家花園建造「光塔」的概念:一個利用自然光發光、採用多棱鏡原理建造的燈塔。藍儂生前對此抱有濃厚興趣,希望小野洋子能夠建造它。但在當時,小野洋子認為這只是一個天馬行空、不可能實現的設計。然而40年後,憑著對藍儂的思念,將愛化成了動力,當年兩人的共同心願,小野洋子決定付諸行動實現它,並將這座光塔以藍儂的知名歌曲《Imagine》命名 。
2006年10月9日,藍儂生日這天,建造工程開始了 ; 一年後,想像和平塔正式啟用。從 2007 年起,每年10月9日藍儂的生日,到他被槍殺的12月8日之間,這座塔的光都會被點亮。小野洋子每年都會飛來冰島緬懷她的愛人,並親自參加點燈儀式,十年來從不缺席。
_

.
#
在乾淨純潔的冰島,想像世界有了和平
當初會選擇將「想像和平塔」設立在美麗的冰島,是因為這個國家善用地熱和水力來提供全國高達八成的能源運作 – 乾淨的能源、清新的空氣、純淨的水 —— 曾經被這樣的大自然和人文環境所震撼的小野洋子,決定把這座用來紀念約翰藍儂的光塔,建造在一個對環境友善的北方國家,沒有污染,意味沒有戰爭。
想像和平塔由冰島的地熱供能,配合冰島特有的天氣與大氣狀態而建造,在晴朗無雲的夜裡,射出的藍色光束,就能直衝高達四千公尺的高空,直入雲層。塔的周圍有24種不同語言刻寫的「Imagine Peace」,中文為「想像世界有了和平」; 塔下則埋藏了由小野洋子收集的50萬個和平願望。除了表達對藍儂的無盡思念,這座塔也作為小野洋子宣揚她與約翰藍儂的「愛與和平」的理想。
_
_

.
#
世界依舊混亂,但當年的那聲槍響並沒有讓人們停止想像
從雷克雅維克的港口出發,只需短短幾分鐘的船程就能抵達北邊的 Viðey 小島。每一年約翰藍儂生日這天,搭船均免費,小野洋子邀請所有期盼愛與和平的民眾,一同前去小島參加點燈儀式。
光柱象徵了智慧、療癒和喜悅,從世界最北端的首都點亮「和平之光」,小野洋子認為它能照亮全世界,希望在點燃這束光時,它能作為穿越世界的橫樑,將和平的理念傳遞給每個人,給籠罩在恐懼與混亂的當今世界帶來勇氣和希望。
是的,每一年都有越來越多的本國人及外國人前來參加點燈儀式,儘管時代在變,每個人依舊都在用自己的一份心意與力量,想像屬於他們的愛與和平。這晚總讓我想到了小野洋子所說的:「一個人作的夢,夢想只是夢想而已;一群人共同作的夢,夢想就會成真。」(A dream you dream alone is only a dream. A dream you dream together is reality.)
.
.
.
﹝ Let’s get conn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