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是孩子們的天堂,「兒童至上」是這個國家長期以來所奉行的核心價值。在冰天雪地的戶外睡午覺,是大多數的冰島寶寶們人生第一個冬天的必修課 ; 在冰島,沒有任何一間餐廳會禁止兒童進入 ; 不僅是速食店,所有的店家都會貼心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專屬遊戲區 ; 冰島小孩每年聖誕節都能拿到13份的禮物 ; 平時可以不受拘束地獨自在街上玩耍 ; 在公共場合就算再歇斯底里,也絕對不用擔心會被爸媽「獅吼」 ; 另外更不得不提,冰島還有每週一次的全國糖果日,這天買糖果通通只要半價!
冰島多年來都名列為全世界幸福值最高、以及全球最適宜當母親的國度之一 。童年時光對於每個人來說不僅僅是一段記憶,許多人都認同,童年亦會對成年後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冰島人極具創造力、個性自信又獨立、兩性平權的觀念之所以能夠深植人心, 並且能夠幸福指數較高的秘密,也許從年幼時期所接受的冰式教養就能一見端倪。
冰島小孩的成長過程中,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趣事呢?這篇文章帶你瞭解在冰島長大是怎麼一回事!
.

#
媽媽喝咖啡、逛街去,獨留寶寶在街上睡覺
走在冰島的街道巷弄,隨處可以看見被「丟棄」在人行道上的嬰兒車,上頭還有個正在呼呼大睡的寶寶,左顧右盼,卻沒有看見有任何人在旁邊照看著。爸爸媽媽呢?居然跑去逛街或喝咖啡去了!
冰島終年低溫,冬季更是經常下雪,卻仍有不少冰島寶寶被爸媽獨留在冰天雪地裡睡午覺。在天氣較暖活的時候,甚至可以看見一排嬰兒車晾在路邊的奇觀。許多外國遊客會被眼前這種詭異的景象所困惑,但其實這算是北歐國家相當獨特的育兒方式,許多冰島人都是這樣子長大的。在犯罪率極低的冰島,只要將寶寶穿得夠暖,家長們都很放心地把他們留在戶外。
有調查就顯示:在寒冷的睡眠環境中睡覺,可以睡得更久、更沉。父母也普遍認為,戶外的環境與空氣的流通遠比室內舒適,一來讓寶寶呼吸新鮮空氣,強化寶寶們的免疫系統,二來也不會被室內的噪音打擾,進而提升寶寶們的睡眠品質。

.
#
在冰島,沒有謝絕兒童這回事
小孩子的情緒說變就變,難以掌控就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有些店家為了維護店內氣氛,和其他客人的用餐權益,乾脆立下「小孩禁止入內」的規距,拒絕客人帶孩子進門消費。但是在冰島,沒有公共場合會拒孩子於門外 :所有餐廳、咖啡店、百貨公司、書店等都歡迎小孩,即便是熊孩子。
帶小孩外出,冰島爸媽都不需要額外準備玩具給小孩玩。絕大多數的公共場合裡,都會有個小角落是專門為小孩子所設計的遊戲區 ; 某些超市會替小朋友準備免費的新鮮水果,在逛超市時可以先填填肚子 ; 在渡輪上,會有一間影音室, 裡頭播放著小朋友們會喜愛的動畫影片。
除此之外,冰島在許多小細節上也都照顧到了家長與孩子們的需求,例如可推著嬰兒車上下車的無障礙公車、讓嬰兒車暢行無阻的人行道。環境上處處可見友善育兒的環境,在冰島,「兒童人權」絕非一個虛無飄渺的名詞。

.
#
再無理取鬧也不會被喊「我數到3哦!」
根據冰島法律,父母管教孩子時,打屁股、罰站或是揪耳朵等行為都會被視為違法 ; 另外,政府也明文規定,父母不可以用可怕的故事恐嚇、嚇唬小孩。冰島孩子無論如何「暴走」,家長或是老師卻是一根寒毛、一句重話都說不得。「那大聲制止孩子總可以了吧?」你錯了。在家裡以外的地方對孩子大聲講話或訓斥,雖不犯法,但卻會被旁人視為一件「很嚴重」的事 ; 在公共場合對待孩子,只有一句話,那就是:「耐心第一」。
有位冰島朋友曾經向我吐苦水,他說他有一次帶孩子到餐廳用餐,一頓飯孩子邊吃邊玩,吃了一兩個多小時還在吃,朋友已經有點耐不住性子了,但是卻無法對孩子大聲,只能好好跟孩子講道理,請他快點把飯吃完。
在冰島公共場合若碰上了正在調皮搗蛋、歇斯底里、無理取鬧的孩子,你只會看見一旁超級淡定、甚至依舊帶著微笑的父母。當孩子完全失控的時候,冰島父母的作法,就是冷靜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 一一 孩子越鬧,父母越冷靜。你會看見父母蹲下身、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講話,就是不會看見他們當街對孩子「獅吼」,或是在孩子面前使出 1-2-3 的招數 。

.
#
聖誕節有13份聖誕禮物可以拿
在冰島的民間傳說中,冰島擁有13個 Yule Lads,也就是冰島版的聖誕老人。打破一般我們對聖誕老人既定的笑咪咪慈藹印象,冰島的聖誕老人,有的調皮搗蛋、有的貪吃奸詐、有的鬼靈精怪!
根據傳說,這13位住在山上的聖誕老公公們,每年的12月12日到24日間會一一下山巡視,並發送小禮物給那些在白天表現良好的小朋友。冰島的小孩從12月12日起,就會在自己房間的窗檯前放一隻自己的鞋子。聖誕老公公如果覺得小孩白天表現很好,就會在小孩熟睡後放一份小禮物在鞋子裡。13個聖誕老公公,也代表了13份禮物。冰島的小孩怎麼能不愛聖誕節呢?
.
延伸閱讀:
冰島有13個聖誕老公公!? 關於冰島聖誕節你所不知道的事!
.

.
#
獨自在街上玩耍
冰島的孩子,有作為孩子的自由,他們被允許有時間、有空間玩耍。冰島治安良好、犯罪率低、汽車駕駛也都很懂得禮讓,因此父母大多很放心地讓自己的孩子獨自或揪伴出外玩耍。在社區內的兒童遊戲場,你總是可以聽見孩子們嬉笑的聲音 ; 在街頭,你可以看見孩子們在街上閒晃、騎單車或是踢足球。
「你知道孩子們去哪了嗎?」「不知道耶,反正他們出去玩了。」對於孩子去向一無所知,卻依舊老神在在的父母,類似的日常對話在許多冰島家庭都會發生。
只不過,冰島的孩子也不是想玩到多晚就多晚,還是有約束的。在冰島,12歲以下的兒童,若沒有大人陪同,冬季晚上8點後就不能夠在外面逗留;夏季則是10點前必須回到家。
.
延伸閱讀:
揭開冰島低犯罪率的神秘面紗
.

.
#
每週一次的「全國糖果日」
在冰島,每個星期六為「糖果日」(Nammidagur) ── 全國所有超市販售的秤重糖果、巧克力通通都只要半價 一 根本就是現實生活中的 Candy Crush。
在這天,沒有家長會禁止孩子們買糖。你會看見超市的糖果區前總是擠滿了興奮挑選糖果的孩子們。但是在冰島,「吃糖」可不是小孩的專利,許多冰島大人也都是「糖果控」呢!
.

.
#
從幼兒園開始,破除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冰島是全球男女性別差距(gender gaps)最小的國家。男女平等的觀念深植在每位冰島人心中,並且能夠落實在生活上的各個層面,原因不外乎就是教育:冰島小孩自幼年起,就接受了不帶性別偏見的教育。
刻板印象下的教育,並不利於孩子的多元成長。許多人相信,孩子的潛力不應該被出生性別所捆綁。在冰島,有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小學都主張在教學上,應當幫助孩子模糊傳統性別角色、打破對性別的既定印象,讓孩子的未來增加更多的自由與選擇。
舉例來說,學校只會提供不限定玩法、有助於培養創造力的開放式材料 (open-ended materials) 給孩子當玩具,例如木頭、石頭、積木、沙子、黏土等,而非傳統的洋娃娃、小汽車。在學校,男生、女生都必須要學習編織以及木工。扭轉男孩必須勇敢堅強、女孩必須文靜溫柔的傳統性別特徵,冰島的老師教導男孩子也可以文靜溫柔、女孩子也可以訓練堅強勇敢。部分學校不再要求男孩游泳課時一定要穿著泳褲、女孩子一定要穿泳衣。而是將選擇權利交給小孩,讓他們自己選擇,如何建立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形象。
還記得你小時候幼兒園、小學階段,能稱得上朋友的,都是同班、同性別的孩子對吧? 那是因為我們從小就沒有被教導該如何與異性相處。冰島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孩子與異性有彼此交流的機會。男生、女生不會分組玩遊戲,而是大家一起玩。除此之外,學校也會安排男女生們一起進行對話、學習如何與異性做朋友,如何安慰人、大朋友又應該如何照顧小朋友。
.

.
#
與非同齡的孩子一同玩耍
許多冰島的小鎮,人口都僅有數百位、或是不到百位。由於同一年可能只會有一兩個孩子出生,同年齡的玩伴實在不多、甚至是沒有。因此在非首都圈地區長大的冰島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就與非同齡 一一 比自己大、或比自己小的孩子玩在一起。十二歲的孩子會和七歲的孩子一同玩耍,在冰島一點也不奇怪。
.

.
Photo Credit : As We Grow
.
#
冰島的小孩,都在大自然中長大
全冰島約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是住在首都圈。然而,無論身處在城市的何處,山與海幾乎都在視線範圍之內。就算是住在首都的孩子,從來都不曾缺少親近自然的機會。
住在首都圈以外、在沿海漁村或農場長大的孩子,成長的環境沒有電影院、保齡球館、百貨公司,或是速食店。因此,大部分的童年時光都是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沿著海岸線跑跑跳跳、在荒野裡追逐遊蕩、到溪流裡玩水、或是到游泳池浸泡在溫泉浴池裡。
有別於當今被高科技所包圍的世代,許多孩子都是被都市「囚禁」的一代,在接近大自然這件事上,冰島確實得天獨厚。冰島的小孩,都是在大自然中長大的。不論是溪谷、高山,還是草原、沙灘,通通都可以是冰島孩子們的遊樂場。
.

.
#
課堂上的所有東西都是免費的
首都雷克雅維克,以及許多冰島的城鎮,每學期都會免費為學生準備課堂上所需要的東西:像是筆記本、作業簿、書寫文具、色筆、文件夾、計算機等物品。父母不必額外花錢、花時間陪孩子到文具店採買開學的必需品! 這樣的措施不僅省錢、省時,對環境也更友善,同時也能藉此教導小朋友如何正確使用並愛惜學校的用品。
.

.
#
除了冰島語及英語,丹麥語也是必修
除了自己的母語冰島語外,冰島小孩從五年級開始必須學習英語,從七年級起丹麥語也成了必修。
冰島小孩之所以要學丹麥語的原因,是因為冰島從1380年到1944年,整整超過五個世紀的時間,冰島都是屬於丹麥的殖民地,丹麥對冰島文化的影響之深遠可想而知。
電視播放的迪士尼「唐老鴨」動畫,在1983年以前都只有丹麥語發音,冰島的小朋友藉由看電視大量學習丹麥語的詞彙 ; 在過去,交談時講丹麥語,或使用丹麥語、冰島語參雜混搭,都被認為是「時髦」的 ; 許多早期的冰島知識分子都會選擇到丹麥求學唸書。冰島已於1944年正式獨立, 儘管許多人認為如今在學校學丹麥語早已不合時宜,但丹麥語卻仍未從學校科目中廢除。
現在的冰島小孩大多都很討厭上丹麥語課,每一年也都會重複問同樣的問題:「為什麼要學丹麥語?」原因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實用性。對他們而言,丹麥語只是用來應付考試,考過之後通通忘得一乾二凈。當丹麥人與冰島人在雷克雅維克街頭交談時,相信我,他們依舊是使用英語。
.
延伸閱讀:
真假? 冰島幾乎全國人都會說英語!
.

.
#
在冰島長大,你的第一份工作有可能是「種樹」
每到夏天,開車駛過冰島的大小城鎮,經常能看見路邊有一群年約13歲至17歲的冰島青少年,穿著螢光色的背心,在路邊或公園裡整理花圃、種樹、掃葉子。
他們正在參與一項叫做 Vinnuskólinn 的計畫。該計畫的宗旨在於實施環境教育,同時也提供給孩子們人生第一次的工作機會。每年夏天都會吸引上千名冰島孩童報名,大多數冰島人一生當中至少都有參加過一次。
這些孩子們會依居住地區及年紀分組行動,一週上班五天,從上午八點半到下午三點半,工作時間除了會定期休息之外,老師也會帶領孩子們做不同的遊戲與活動。時薪視年齡而定,一小時約在 408 ISK – 543 ISK 之間。
暑假到了,世界上許多爸爸媽媽都會將孩子送去夏令營,或是報名各式各樣的暑期活動。在冰島,許多孩子們的暑假卻是在公園裡挖土、種樹度過。 但是,冰島小孩普遍覺得,這是一個能夠讓他們結交新朋友、學習新事物、又能夠賺取零用錢的機會,同時還能在戶外享受冰島的夏日! 聽起來其實也不糟,不是嗎?
.
.
.
﹝ Let’s get conn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