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冰島全國三分之二人口都住在雷克雅維克?

冰島的冰島語是 Ísland,意思是「冰的國度」。鄰近北極圈的冰島,國土面積約有 11% 被冰川覆蓋,全國總人口 37 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3.6 位居民,是歐洲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

雷克雅維克是冰島第一個永久定居點的所在地。根據冰島中世紀文獻《定居之書》(Landnámabók) 的記載 ,來自挪威的 Ingólfur Arnarson 與其家人在西元九世紀末搭乘維京船到冰島,成為冰島的第一批永久居民。然而,一直到十八世紀,雷克雅維克除了農場與田地外,未曾有過任何的「城市發展」。

如今,雷克雅維克市一共擁有 13 萬居民。若將雷克雅維克周邊的六個衛星城鎮算在內,整個首都圈人口達到 23 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 63%。雷克雅維克不僅是全國的教育、政治、經濟、商業與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乾淨、最環保、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這座位於世界最北端的首府是如何在短短兩百多年內,從農場聚落逐步變成一個擁有冰島三分之二人口的繁華城市?

.

.


城市的開端:
雷克雅維克的羊毛紡織工廠 (1752)

冰島自西元 1262 年起歸順挪威。一個世紀後的 1380 年,挪威併入丹麥,冰島也成為丹麥的附屬殖民地。1751年,一位剛上任且充滿願景的冰島財政官員 Skúli Magnússon (後來被稱為雷克雅維克之父),為了想提振國內經濟,在丹麥國王腓特烈五世 (Frederick V) 的支持與金援下,於雷克雅維克成立了一間名為 Innréttingarnar 的羊毛工廠,從事毛紡、編織、鞣製與染色等業務,由此開啟了雷克雅維克城市發展的序幕。

1703 年,冰島第一次進行人口普查時,雷克雅維克僅有 69 位居民。工廠的設立為雷克雅維克帶來就業機會,全盛時期,雇用了超過 100 名的員工。在羊毛工廠成立後的幾年間,已有十餘棟的木製房屋沿著一條通往海邊的街道兩旁建造,這條街後來被命名為 Aðalstræti (直譯為「主街」),至今仍然是雷克雅維克市中心的一條主要街道。

.

_

(L)雷克雅維克市中心的 Skúli Magnússon 青銅雕像 ; (R)雷克雅維克現存的最古老房屋,位於 Aðalstræti 10

.

_

如今的 Aðalstræti 街道

.


雷克雅維克正式建城 (1786)

1602 年,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 (Christian IV) 在冰島推行貿易壟斷制度,規定僅哥本哈根等三地的丹麥商人,才擁有在冰島從事貿易的特權。這意味著,只有某些丹麥商人可在冰島的特定貿易站與冰島人進行貿易,而冰島人也無法與丹麥以外的國家進行商業交流。

貿易壟斷的做法,長期束縛著冰島的經濟發展,令許多冰島人民陷入極端貧困。 1783 年,冰島南部拉基火山 (Laki) 的災難性爆發,人民因食物匱乏面臨嚴重饑荒,導致四分之一的冰島人口死亡。危及存亡之際,丹麥王室才決定放寬貿易壟斷,在 1786 年授予雷克雅維克成為冰島西南部的主要商業中心。

.


延伸閱讀:
冰島的人口為什麼這麼少?


.

_
1786年,建城之年的雷克雅維克,房屋主要集中在 Aðalstræti 街道的兩側



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冰島的南部海岸線是多數歐洲國家最容易抵達的地方,而雷克雅維克是南岸中唯一具備港口可供船舶停泊的城鎮,自然比其他地方更具備優勢。建城之年,雷克雅維克的人口數為 289 人,還不到全國人口的 1%。然而。在取得特殊的貿易權後,商店與工作坊被允許設立,雷克雅維克逐步成為貨物和商船進出冰島的中轉地,獲得了快速發展。

.

.


文化與政治中心遷移至雷克雅維克

1784 年八月,冰島南部發生震度 7.1 級的強震,位於雷克雅維克 90 公里外的 Skálholt 地區的主教座(高級聖職人員的駐地)及冰島第一所官方學校 Skálholtsskoli (現為 Menntaskólinn í Reykjavík)因遭受嚴重破壞被迫關閉。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冰島的主要教育中心、議會、司法長官辦公室,以及主教座紛紛遷至雷克雅維克。

冰島的高級官員自鄉村遷移至雷克雅維克定居,市中心開始出現密集的小房屋,與此同時,新教堂以及全國第一座監獄也在雷克雅維克建立。1801 年,一共有 301 人居住在雷克雅維克, 到了 1880 年,人口激增至 2,567 人。

.

.

_
1881年建成的冰島國會大樓,位於雷克雅維克市中心

.

1881 年,冰島國會大樓建成 ; 1908 年,雷克雅維克的第一位市長上任 ; 1911 年,冰島第一間高等教育機構「冰島大學 (University of Iceland) 」成立,意味著高中畢業、想繼續深造的學生,可以不用再特地前往丹麥留學了。 二十世紀,雷克雅維克的居民逐步增長、商店數量增加、房屋崛地而起。

.

.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場「備受祝福」的戰爭

在戰前的歲月,冰島的現代化發展與其他西方國家相比極為落後。多數冰島人仍然住在草皮屋裡,以農業或漁業為生,受景氣大蕭條影響,冰島的經濟委靡,許多人民長期失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才終於讓冰島脫離貧窮,慢慢走向繁榮。

1940 年四月,德國納粹攻陷丹麥,當時仍隸屬丹麥的冰島,其地緣戰略價值使英國倍感擔擾,為了不讓德國納粹搶先一步奪取這座島嶼,英軍及美軍先後駐防了保持中立的冰島。

外國軍隊佔領冰島期間,對冰島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是雷克雅維克。軍方抵達冰島後,發現這裡只有碎石頭路,沒有機場。由於軍隊對機械、物資和基礎設施有巨大需求,他們將現代機械器材運至冰島,並為冰島建設了兩座機場 (今日的雷克雅維克國內機場,以及凱夫拉維克國際機場)、鋪設寬闊的柏油道路、建造房屋、軍事基地以及醫院等等。

.

.

外國軍隊的存在不僅極大改善了冰島的基礎建設,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雷克雅維克頓時成為鄉下冰島人尋找工作與賺取金錢的地方。

1943 年夏天,約有五萬名盟軍士兵駐紮在冰島,其中大部分駐紮在雷克雅維克及其周邊地區,數量幾乎是與當時的城市人口相當。雷克雅維克城市景觀在佔領期間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外國軍人湧入雷克雅維克街頭,為當地的餐館、咖啡店、商店等帶來絡繹不絕的人潮,也衍生出各式各樣,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商機。

英美軍隊在冰島的佔領是和平的,冰島人與外國軍人大多維持著友善良好的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冰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成長,以至於這場戰爭有時被冰島人稱為 Blessað stríðið(被祝福的戰爭)。

.

.


農業機械化、漁業配額制度,
冰島鄉村人口逐步流失

1944年,冰島國民透過公投宣佈脫離丹麥獨立。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雷克雅維克的發展更迅速了。由於農業機械化減少了對人力的需求,農村人口開始外流,雷克雅維克成為許多懷抱著「雷克雅維克夢想」的年輕人的首選移居地。 汽車開始普及,現代化的公寓大樓也在不斷擴張的郊區遍地開花。從 1940 年到 1960 年,雷克雅維克的人口成長了 60%,從 43,841 人增加到 72,407 人。到了1960 年,已經有約 40% 的人口居住在雷克雅維克。

.

.

1983 年,冰島政府開始推行「漁業配額制度」(Quota system),意思是政府部門每年會針對不同的魚種規定漁獲總量,再將這些捕撈量(以重量計)分配給捕撈漁船,漁民可藉由申請獲得捕撈配額,漁民之間允許自由轉讓或買賣這些配額。

「漁業配額制度」的本意是為了保護捕撈過度的海洋資源,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制度開始衍伸出不少「亂象」,例如:已經享有配額的大公司,以高價購買小漁船的配額,導致配額分配開始集中在有規模的捕撈公司手中 ; 小漁村的漁業公司,選擇將配額「轉讓」到其他城鎮,造成當地漁業與就業市場日益萎縮 ; 擁有漁船的漁民,因買不到配額導致無法出海,在無法與大型漁業公司競爭下,逐步被機制淘汰。

.

.

小鄉鎮越來越小,大城市規模越來越大。漁業配額制度推行至今,許多曾以漁業經濟為支柱的冰島漁村都遭遇了相同的命運 ── 因勞動力人口嚴重流失,小鎮從此喪失活力、繁榮風貌蕩然無存。

雷克雅維克及其周邊地區的面積雖然不足全國的 2% ,但到了 1997 年,冰島已有 60% 的人口居住在雷克維克首都圈。

.

.


今日的雷克雅維克


歷經兩百多年的發展,如今的雷克雅維克,是座年輕、充滿活力,且文化底蘊深厚的國際化城市。作為世界最北端的首府,雖然沒有華麗壯闊、五光十色的市容,但卻小巧精緻且充滿內涵。

雷克雅維克市內一共擁有十一所高中、三所大學、五間出版社、六間電影院、八間游泳池、十二間書店、六十間的博物館、展覽空間與藝廊。除了 Hallgrimskirkja 哈爾格林姆大教堂、Harpa 音樂廳等地標性的建築物,雷克雅維克還有高達兩百件壁畫或雕塑散佈,以公共藝術交織出一個迷人的城市景觀。冰島電波音樂節 (Iceland Airwaves)、雷克雅維克藝術節(Reykjavík Arts Festival)、冰島秘密夏至音樂節 (Secret Solstice) 、雷克雅維克國際電影節 (RIFF – Reykjaví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等二十個城市專屬特色節日每年依約到來。音樂、文學、藝術賦予了雷克雅維克獨特的氣質與靈魂,無論北國的天幕如何灰白單調,這座城市依舊色彩紛呈。

_

歐洲各國首都圈人口佔全國人口 | Photo Credit : @JakubMarian


延伸閱讀:
全球最北首都, 十件雷克雅維克的不思議


.

_
本文撰寫參考文獻:

Þéttbýlismyndun í Reykjavík á 18. öld
Af hverju varð Reykjavík höfuðstaður Íslands?
A Fish Stock Market: Iceland‘s Controversial Quota System
Af hverju er Reykjavík höfuðborg Íslands?

.

.

.

Let’s get conn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