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冰島金融危機,銀行破產始末

2000年是一個瘋狂的年代 ── 冰島誕生了數不盡的百萬甚至億萬富翁,人人開著名車、住起大宅,港口不見漁船而是一艘艘豪華遊艇,私人飛機的起降聲在雷克雅維克國內機場此起彼落,吃的食物也不再是冰島羊肉而是法國鵝肝。

冰島國家雖小,野心卻很大。一個世世代代都以捕魚維生、人口僅三十萬的小島國,如何靠著金融業獲取巨額財富,甚至被外媒形容為凍原上的華爾街?卻又是如何玩火自焚,讓浮華的金融大夢在頃刻之間化為塵霧與泡沫?陷入債務深淵的冰島,怎麼做到在十年內從災難中浴火重生?

.

.

.

Part 1
一切的開端:冰島銀行私有化

在 2000 年之前,冰島的銀行為國有,在發放信貸方面採取了保守的方式,個人很難獲得貸款, 國有銀行的利率很低,有時甚至是負利率。銀行業改革多次成為社會焦點。

冰島史上任期最久的總理 Davíð Oddsson ,是一個非常迷戀自由市場經濟的政治家。自1991年上任後,即開始大刀闊斧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大幅刪減政府支出、調降企業與個人所得稅、加入歐洲經濟區(EEA)、解除外匯與金融管制、加速國營事業民營化等,逐漸把冰島經濟推向另一個高峰。

2000年開始,政府逐步放寬對金融業的監管。2003年,冰島兩大國有銀行正式完成私有化,並促進了與小銀行的合併創建第三家銀行。

.

.

Part 2
金融業盲目走向國際市場

毫無現代商業銀行管理經驗的冰島人們接管了冰島的三間銀行。他們認為,冰島是一個人口僅有三十萬的小島國,市場規模有限,因此將眼光投向了海外。

冰島人身為維京人的後裔,擁有超乎常人的冒險精神與無畏豪情。維京人在歷史上,視野開闊、勇敢好強、縱橫四海。這一「外向型」的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冰島銀行走向海外「開疆拓土」的必然性。

.


延伸閱讀:
維京人為何來到冰島? 他們在冰島如何生活?


.

.

Part 3
冰島的煉金術

冰島的銀行透過在歐洲市場和少量其他市場出售債券來為自己融資 (當消費者購買債券時,就是將錢借給發行債券的冰島銀行以獲得固定利息),並且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大肆借貸。儘管沒有加入歐盟,但憑藉著歐洲經濟區EEA的成員身份,冰島的銀行在海外開設起分行據點、收購小型金融機構,冰島金融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時期。

冰島的新手銀行家們,將得到的資金,重新借給自己或親友,出去四處尋找收購目標,在世界各地購買資產。靠著「資產不會下跌」的信念,他們買下了比佛利山莊的公寓、印度發電廠,成為英國西漢姆足球俱樂部 (West Ham United F.C. ) 的大股東,買下了英國福來莎百貨 (House of Fraser),在美國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 (Saks Fifth Avenue) 擁有股份,甚至也持有泛美航空(AA)母公司 8.25% 的股權。誇張的行徑,連媒體都專門給他們發明了個名詞 ── Outvasion(外侵)。

.

冰島Landsbanki銀行旗下的網銀「Icesave」,以高利率吸引海外存款人,在英國倫敦市中心隨處可見「Icesave」的廣告。

.

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冰島銀行之後又以 15% 的高利率,吸引以英國和荷蘭為主的海外存款人,透過網路銀行將錢存進冰島銀行裡。除了個人儲戶,包含地方政府、慈善機構、醫院、非政府組織,以及牛津與劍橋等知名大學在內,都看中這令人瞠目結舌的年回報率,紛紛拿出資金向冰島銀行投入巨額款項,海外儲戶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冰島的人口。

在放縱的金融熱潮之中,冰島的金融業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資產規模已經膨脹到國家經濟規模的十倍。以外資為主體、脫離本國實體經濟的冰島銀行,危機早已遁形於深處。然而幸運之神起初是眷顧冰島的,冰島人靠著瘋狂借貸與投資,在危險的金錢遊戲中嚐盡甜頭,三家之前毫無國際銀行業經驗的冰島銀行,在六年內躋身世界三百家最大銀行之列。

.

.

Part 4
冰島漁夫成銀行家,平民百姓成富翁

北緯六十四度,三十萬人口的漁業小國,創造了全球金融奇蹟。金融業成為許多大學畢業生的熱門工作首選,許多原本以捕魚為生的漁夫們,看好金融業前景,懷著遠航時的熱情與無畏精神,換上西裝,打起領帶,當起了銀行家。遠離風吹日曬,坐在辦公室裡,一個月賺進少說 100 萬冰島克朗 (約台幣22萬)。

漁夫銀行家們玩起鈔票的同時,多數平民百姓也搖身一變成為金融玩家。由於冰島高利率的環境,許多冰島人學會向低利率國家,像是日本、瑞士借錢,再將錢存入冰島的銀行,就能毫不費力地從中賺取至少10%的差額。

.

.

冰島的銀行亦積極向冰島人推銷外幣貸款,還可以雙外幣(例如一半歐元、一半日圓)相互搭配,讓他們以寬鬆的條件輕鬆在冰島購置汽車、房地產,或是到海外投資。在那瘋狂的年代,人們甚至不需要出示購房證明,房地產的貸款額度就可達到 90% ; 在汽車銷售中心看上了一台車,銷售員只要幫忙按按鍵盤申請貸款,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案件通過,貸款額度 100%,消費者開著新車揚長而去。

暴富後的冰島人,捨棄了漁船改購豪華遊艇,出國度假搭乘的是私人飛機 ; 週末飛往哥本哈根、倫敦或紐約的餐廳吃一頓飯是家常便飯; 花十萬英鎊去英國鄉下打獵不稀奇,甚至還有人出手付了艾爾頓強(Elton  John)一百萬美元,請他在生日派對上唱兩首歌。 高檔名車一個月內可以賣掉120至140台,Range Rover 的進口數量一度超越了市場規模比冰島大上一百倍的鄰近北歐國家。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幾年,冰島人掌握了財富密碼,實現夢想、享盡奢華。

.

.

Part 5
冰島玩火自焚,致富童話一夕破滅

正當冰島人忙著做一個快樂的富人時,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卻已經悄然而至。

在外部資金源源不斷的情況下,冰島金融業想要繼續靠著上述提到的商業模式來「致富」,理論上來說不至於導致危機。但是,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後,每家銀行都試圖保護其資產和流動性,減少貸款和投資,於是,國際上銀行同業之間相互借貸的活動停止了。面臨資金鏈斷裂,以及國際存款人的大量提款,早已欠下一千億美元巨額外債的冰島銀行,再也無法拆東牆補西牆。這個時候,任何一筆債務到期不能償付,就會成為壓垮銀行的最後一根稻草,給自己帶來災難性的經濟危機。

2008年10月,債台高築的三間冰島銀行,在一週內接連宣告破產,冰島的致富神話終究在這波金融海嘯中破滅。隨之而來的冰島克朗貶值、股市暴跌,令全國經濟陷入全面崩潰。成千上萬的人失去了工作與積蓄,冰島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

因冰島克朗重挫超過50%,凡舉國外進口的的商品都面臨價格高漲。報紙發文懇請民眾購買冰島國產商品,時任冰島總理建議國民自行捕魚,以節省糧食開支。一夕之間,法國鵝肝與日本松茸變得遙不可及,冰島人必須回去吃起自家鱈魚與冰島羊肉。許多當初以外幣貸款買下名車、豪宅、遊艇的冰島人,克朗的貶值讓還貸壓力在一覺醒來翻了倍。

此時此刻,人們才意識到原來所有的繁榮都是虛假的。多少年來,冰島人陶醉在豐裕的物質生活裡,絲毫沒有想過他們的錢實際上是從哪兒來的,也不知道國家的金融體系到底有多麼的不穩定。

.

冰島經濟崩潰後,人們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將國家陷入此困境的政客與銀行家 | Photo Credit : Ólafur Kr. Ólafsson

,

從漁夫翻身為銀行家,又必須回去做起漁夫。公司接連倒閉,所有興建中的工程通通面臨停擺,冰島的廉價勞工,波蘭人、立陶宛人,收拾行囊準備離開冰島。不少冰島人感嘆自己即將失去一切,人生活到半百還必須歸零重頭開始。成千上萬艱難度日的冰島人發動了「鍋碗瓢盆革命」(Pots and Pans Revolution),在首都雷克雅維克國會前的廣場,敲打起他們的廚房用具以示抗議。

.

.

Part 6
冰島政府如何幫忙收拾殘局?

當所有人都把目光鎖定在美國時,誰也沒料到這個人口稀少的北國小島,竟然在這場金融風暴中成了重災區。此時此刻,對冰島人而言,最大的問題是該如何收拾這殘局。

1. 銀行「大到無法挽救」,冰島政府讓其破產倒閉

冰島銀行業的規模已遠遠大於全國經濟規模,達到「富可敵國」的境界。對於流動資產只有40億歐元的冰島央行,在那堆積如山的債務面前顯得微不足道,想要救助根本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為此,冰島國會通過了緊急法案,讓三間信用過度膨脹的銀行倒閉,再由政府接管,同時設立新銀行。

.

破產的三間銀行:Landsbanki、Kaupþing、Glitnir

.

冰島政府將舊銀行的國內存款及資產轉移至新成立的銀行,將所有負債(大部分是海外業務所衍生的債務)全數留在舊銀行。此一措施確保了冰島人民的國內存款,銀行業務也能夠繼續正常安全地運作 ; 至於舊銀行則進入破產管理的程序,讓民間不被外債拖累。

2. 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及歐洲等國的金援

為了保護國內存款,冰島政府放低姿態向外求援。最終冰島一共獲得了100億美元左右的紓困金。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 21 億美元,其他歐洲國家亦紛紛向冰島慷慨解囊 ── 北歐四國共計 25 億美元、波蘭 2 億美元、丹屬法羅群島 5300 萬美元 (相當於法羅群島GDP的3%),荷蘭、德國、英國聯合提供了 50 億美元的貸款給冰島,但條件是必須用這筆錢來償還海外儲戶。

3. 嚴格實施資本管制,抑制冰島克朗貶值

為避免市場陷入動盪,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幫助與建議下,冰島政府進一步對海內外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資本管制 ── 意思是將所有投資者的資金扣押在冰島,以防止資金外逃。此一管制也禁止冰島人使用包含養老金在內的資金來進行海外投資、購買外國股票。對於需要提領外幣的民眾,也開出許多提領條件和限制。

.

.

4. 家庭、中小企業債務減免計劃

2009 年初,冰島約有 80% 的公司宣布倒閉,25% 至 30% 的家庭面臨破產。

為避免企業及家庭大量倒閉破產造成國家第二次崩潰,冰島政府針對可提出未來業務規劃,以及良好現金流計畫的中小企業給予債務刪減。緩解家庭債務方面,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減免與紓困措施,包含了:一至三年不等的暫緩貸款支付計劃、貸款減免、利息補助金、允許提前使用養老金,以及「110%債務刪減方案」等。

所謂的「110%債務刪減方案」,即是指金融危機爆發後,若家庭總債務超過其房產價值的 110%,110%以上的部分予以刪減。一般申請人最高可獲得七百萬冰島克朗 (約台幣 160 萬元) 的債務減免 ; 針對處境極差的冰島家庭,經審核後可望獲得最高三千萬冰島克朗 (約台幣 685 萬元) 的債務減免。截至2012年,這些不同的減免與紓困計劃共有超過十萬冰島人受益。

5. 將貪婪的銀行家送進監獄

冰島的民眾將冰島危機歸咎於銀行家的貪婪,拓展其海外業務時過分樂觀,並且沒有量力而行。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冰島銀行業的國際業務取得如此快的發展,無疑是缺乏可持續性的。有人認為,即使沒有美國的次貸危機,冰島早晚也會遇到債務危機。

.

關押銀行家們的監獄 Kvíabryggja,位於冰島西部斯奈山半島,屬於「開放式」監獄,服刑期間可以至旁邊的農場工作。

.

三間銀行的前董事長、執行長、大股東、中高階層管理者等,合計四十名銀行家,在金融風暴後,都以操縱市場和欺詐被冰島最高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入獄,刑期總計超過一百年。

.

.

Part 7
危機中的轉機,冰島浴火重生

不少負債累累的冰島人,以為冰島的末日就此到來。然而,每一次危機的過程,都有可能是轉機。

.

漁業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冰島的支柱產業,金融危機後冰島人重新體認到漁業的重要性 | Photo Credit : Thrainn Kolbeinsson

.

重返航海時代

當美麗的金融泡沫一下子破滅時,迷失在奢華生活裡的冰島人這才發現,還是古老的漁業更值得依靠。在經濟的寒冬裡,漁業的重要性重新被突顯了出來。冰島人選擇回歸海洋,重返簡樸的漁夫生活。冰島克朗貶值刺激了國產品的銷售,也為出口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危機當下,冰島人腳踏實地依靠著海洋,慢慢重返著繁榮。

.

2010年四月,冰島南部的 Eyjafjallajökull 火山爆發,照片為 Seljalandsfoss 瀑布與火山灰雲

.

旅遊業逆勢發展

長久以來,冰島一直是個相當昂貴的旅遊目的地。根據英國權威雜誌《經濟學人》每年公佈的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金融危機爆發的前一年 (2007年),冰島的麥當勞是全球最貴的。

危機爆發後,冰島克朗暴跌 50%,不僅大幅刺激出口商品,也逆勢提升了「入口旅客」的數量。不少外國遊客,趁著旅遊成本相對便宜的大好機會,自歐洲各地飛來享受冰島的國難。

兩年後,2010年四月,冰島南部的 Eyjafjallajökull 火山爆發又進一步將冰島旅遊業推上巔峰。儘管因為火山釋放出大量的灰燼,導致歐洲多數國家關閉領空 (據統計,十萬架航班取消,一千萬旅客受到影響),但這場突如其來的火山爆發,反倒替冰島旅遊作了最強而有力的免費宣傳。

雖說各國記者們費了好大力氣才能講出這座火山的名字,但島上美麗的風光卻成功透過新聞鏡頭傳送到世界各地。2010年,冰島外國遊客數量僅有49萬人,2011年成長至56萬人次,2012年有67萬人 ; 2013年增加到了80萬人 ; 2015年,來訪冰島的外籍旅客數量首次突破一百萬人 ; 自2017年至2019年,冰島的遊客數量年年超過兩百萬人次。

.

.

用不到十年,冰島從脫軌到正軌

2011年起,冰島經濟逐漸脫離衰退,到了2014年,冰島財政七年來首次擺脫赤字。冰島在2012年至2015年間陸續向北歐四國、法羅群島、波蘭還清當年的借貸 ; 2015年十月,冰島提前償還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 21 億美元紓困金 ; 2016年初,最後一筆欠英國的債務也全數償還完畢 ; 2017年三月,冰島正式解除長達八年的資本管制。冰島驚人的復甦能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 (Paul Krugman) 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的專欄上寫道:

「絕望的冰島打破常規,當其他國家都在以公眾利益為代價救助金融業時,冰島卻讓本國的銀行破產,並擴大了社會保障體系;當其他國家都糾結於努力安撫國際投資者時,冰島對其資本流動施加了臨時的管控,為自己贏得了更多迴旋餘地。」

除了靠「讓自己破產」來復甦,冰島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華麗蛻變,也得益於積極的產業調整 ── 靠著穩住漁業、發展觀光業的產業策略,冰島成功在十年之內重回榮景,以與生俱來的維京精神繼續寫下冰島神話。

.

/

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Þetta reddast」 是冰島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深深植入每一個冰島人生活與心中的正能量,意思是說「一切都會沒事的!」。自古以來,冰島人秉持著 Þetta Reddast 的生活態度,熬過了寒冷蕭瑟的冬日、挺過了暴風大雪、火山爆發,也讓他們對於生活中的不順遂通通能夠一笑置之。面對金融風暴,冰島人也深信這僅僅是一個艱難的階段而已,多數人選擇用樂觀、豁達的態度去面對。

金融危機不僅從來都沒有打倒過冰島人,還讓冰島人開始反思生活的價值。在經歷巨大風暴後,曾因短暫繁榮迷失方向的人們,重新檢視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他們花更多時間關心家人與朋友,享受戶外生活、重拾書本閱讀、玩起音樂,慢慢回歸本真,走回自己的路。如今,他們所重視的,不再是虛浮的成就表象,而是從簡單平凡的日常裡,感受快樂與幸福。

.


延伸閱讀:
冰島人的幸福哲學: Þetta Reddast! 一切都會沒事的!


.

本篇文章撰寫主要參考文獻:

Case Study: Iceland’s Banking Crisis
Iceland’s meltdown: the rise and fall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in the North Atlantic
Iceland’s Financial Crisis
Reduction of the Principal of Housing Mortgages
Causes of the Collapse of the Icelandic Banks – Responsibility, Mistakes and Negligence
Iceland’s Financial Crisis and Level of Living Consequences

.

.

.

Let’s get conn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