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與冰島人哪裡一樣?

法國詩人韓波 Arthur Rimbaud 曾說過:「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週遭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常常嚮往國外生活的你,真的知道國外生活是什麼樣子嗎?在不同的國家裡生活,你會特別去注意那些不凡的氣質與美,還是會格外留心那些和自己國家一樣吸引人的特質?

冰島與台灣都是海島,兩個島嶼都在兩個大陸板塊的交界處,因此都有許多的地震,也常常遭受颱風 (在冰島稱颶風) 的侵襲。但撇除這些地理、氣候的雷同,你知道台灣與冰島,其實文化上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嗎?

生活在他方,從來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UNLOCK ICELAND 跨越在兩個島嶼之間,追尋流動在兩地的故事。今日就讓 UNLOCK ICELAND 帶你一起探索冰島與台灣, 那些有點相似又不太相似, 隱藏在日常生活中耐人尋味的小細節。


_

#
很愛排隊與跟風,民眾與媒體都要「參一腳」

台灣人只要時下流行什麼就愛跟進,戶外活動從前幾年的自行車到奢華露營風潮,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從黃色小鴨、貓熊圓仔,再到彎腰郵筒 ; 新開幕的店家從H&M排到一蘭拉麵,反這只要哪裡有人潮,時下什麼正在流行,民眾與各家媒體都一定要「參一腳」才過癮!

台灣人熱愛的排隊,媒體大陣仗地報導新開幕的店家,這點實在與冰島人太相似了! 在冰島,「新開幕」的吸引力,就像魔術咒語般,總能引起不小的轟動:從美國甜甜圈店 Dunkin Donuts、 好市多 Costco、平價時尚服飾品牌 H&M,再到當地漢堡店的開幕,都可以看見迫不急待的嘗鮮民眾,透早或是前一晚就開始漏夜排隊搶頭香。當地媒體也爭相到場以直撥、民眾訪問的方式報導盛況。

排隊無國界,冰島人顯然也有愛湊熱鬧與跟風的民族性。但並不難理解,也許這也是屬於海島小國的特性:生活中創造出的一些小話題,能讓居民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裡,增添一點點不同、一點點刺激,再藉由排隊、跟風行為,來證明他們依舊是走在時代的潮流之間。

_

_#
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但又想念家鄉的好

相信大家一提到台灣,我們的心裡都是很複雜的。比經濟、外在環境、工時、薪資水準、社會福利,我們常常自嘆不如;  批評政府無能,對低薪等社會現象的不滿、成天吵吵鬧鬧、被冠上「鬼島」的台灣,成了許多失望的年輕族群出走的原因。

但是外國真的有那麼好嗎? 而台灣又真的有那麼差嗎? 異鄉遊子或是旅人們總是在離開之後,才又想念家的樸拙可愛,以及那些迷人的小地方:例如台灣人的友善、人情味、方便的醫療、便利性,與應有盡有的美食天堂。

冰島人也喜歡抱怨自己的國家:瘋狂的天氣、房屋市場的困境與亂象、超高稅收、物價昂貴、遊客過多等。他們嚮往國外的魅力與繁華、與眾不同的風情與文化 ; 他們羨慕國外的陽光與溫暖的氣候,渴望離家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只是,國外的月亮再圓,都比不上家鄉的那一顆,到了國外後,才發現返家的路才是最令人興奮的。往往最令冰島人想念的,是冰島那悠閒隨性的步調、清新的空氣、乾淨的街道、哪一國都比不上的純淨自來水,以及治安良好的環境。

無論是台灣還是冰島,對於國人而言,它都不是最好的,只是,我們都還是會想念。雖然總有一堆鳥事可以生氣與抱怨,但是在你我心中,它永遠還是最棒的家。

_

#
手機好難離開手,我們都是重度低頭族

不久前的一篇報導指出,台灣人每日平均使用手機上網超過3小時,手機使用時間是全球之冠 (可惜的是冰島並不在此研究國家之中) 。台灣人手機不離身,低頭滑手機的問題確實比許多國家嚴重,甚至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境界,彷彿一分鐘不上網就會手癢。多數人似乎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嚴重的低頭族,但相信對於久久返家一次的旅外遊子而言,返國後搭捷運看到的「低頭景象」絕對是一輩子難忘。

多年來居住了幾個歐洲城市,也經常在世界各國遊走。到了異地搭乘大眾運輸,雖然也會看見滑手機的乘客,但捧著書報閱讀或靜靜聽音樂的人反倒比較多 ; 至於在與朋友相聚的場合,例如餐廳、咖啡店或酒館內,大家幾乎都不會隨意地把玩手機,而是尊重眼前的美食、音樂與朋友。

直到來到了冰島,我才發現這裡好像與其他歐洲國家相較之下有點不太一樣,我彷彿又看見了另一個台灣 : 冰島人睡前一定要滑滑手機才過癮 ; 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早餐的同時,也要一邊滑手機 ; 就連開車等紅綠燈的幾秒鐘空檔,也絕對不會放過瀏覽 Facebook 最新動態的機會 ; 出門遊玩,台灣人的第一件事是拍照、上傳至 Facebook 打卡,冰島人的第一件事是將所到之處用 Snapchat 錄製成短片,傳送至「我的故事」與親友分享 ; 與親友的聚會中,無論台灣還是冰島,經常可看到同桌的人只顧著滑手機,各玩各的,彼此卻不講話 ; 出國後最關心的事是手機有沒有網路,流量夠不夠用。

根據 Internet Live Stats 的最新統計數據,冰島 2016 年的網路普及率已經由2015年的99.8%上升至100%,位居世界第一,也是全球第一個網路普及率達到 100% 的國家。也難怪,冰島人依賴網路、黏手機的程度,更勝其他歐美國家,完全不會輸給台灣人呀!

_

#
我們都有金魚腦,什麼事情都能忘得一乾二凈

台灣人的健忘程度絕對在你我心中印象深刻,我們可以從大大小小的過往事件來證明,例如台灣人對於無良企業的抵制,每次只要鋒頭一過,媒體不再針鋒相對,國民那貪小便宜的本性又會原形畢露。這時的台灣人,就像換了集體失憶症般,什麼滅頂啊、愁恨啊,通通都可以被遺忘!

UNLOCK ICELAND 認為,冰島人的健忘程度普遍比台灣人更誇張,但冰島人的「健忘」與台灣人的「健忘」,本質上是不同的:台灣人會隨著時間逐漸沖淡一件事情 ; 冰島人的健忘是粗心,是「即時」的。

冰島人到底有多健忘呢?幾十分鐘前才說好的事情,回頭就忘了,忘掉的不單單只是雞毛蒜皮的家務事,他們甚至會因為健忘,錯過了好朋友的婚禮 ; 或是因為健忘,忘了要去開會簽重要合約。

冰島人的健忘根本是植入基因的,根深柢固,很難改變。冰島有一本書叫做《Why are Icelanders so Happy?》,其中一頁就寫到,冰島人快樂,是因為他們從不計畫未來,也不需要擔心曾經發生過的事,反正他們很快就可以忘得一乾二凈。冰島人有著相當樂觀的天性,所以大部分的壞記憶很快就能從他們腦中消除。未來對他們來講太遙遠,他們只懂得把握當下。與他們相處,雖然可以感受到這股無敵的正能量,但也一定得承受時不時被他們的健忘弄的啼笑皆非的時候。

_

#
總能在最關鍵的時刻表現出令人動容的凝聚力

在充斥著「小確幸」的寶島台灣,我們亦面臨了不少政治、社會、民生等問題,也總是為了政策或是颱風假等事情,官員與民間吵得雞飛狗跳、民心散亂。發展停滯不前、紛擾不堪的生活,讓許多人抱怨台灣實在好紛擾、好分裂。

但台灣人也是有表現出民族性團結的時候:從921大地震、八八風災、洪仲丘事件等公民社會運動,到最近剛落幕的世大運等,每到緊要關頭,全國總能上下一條心,用實質行動展現出愛心、團結與凝聚力。台灣人濃濃的人情味,也在這一些重大事件中,自然表露。「同做一件事」的力量與感動,在當下總能被撼動得熱淚盈眶。

相較於台灣擁有兩千三百萬人口,冰島全國僅有三十四萬人。冰島是一個微型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就更為緊密了。根據調查,96%的冰島人深信他們有值得信任的人可以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後伸出援手。冰島人彼此之間彼此依賴與互助,高信任度和社會凝聚力讓冰島社會顯得很團結,因此也總是能在任何場合,輕易展現出一般國家難以做到的國家凝聚力與齊心一致。

無論是2016年夏天的歐洲盃足球賽,冰島人為了在每場賽事都能夠到場支持冰島國家隊,三分之一的人幾乎舉國搬遷到了巴黎 ; 亦或是2017年初,一位 冰島女孩的失蹤案件,讓冰島全國國民通通動員起來,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表達關切,每個人的心都與這位女孩同在。

無論是台灣還是冰島,在我的眼裡,早已不再只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無論在歡樂還是危難時,都能夠緊密連結在一起的大家庭,令人深感驕傲。

_

#
從不同的層面,我們都希望能被肯定與認同

我們與海峽另一端的錯綜複雜、種種的不安全感,相信是不用說破也能明白的現狀。種種被壓抑的情感,導致我們普遍都產生了一種期望被國際社會肯定的心理。從護照封面貼紙,再到金馬獎的得獎感言,儘管身世複雜,柔軟的台灣人仍多次站出來,想抬頭挺胸地告訴全世界「我們是誰」。

其實我們多希望有哪天,外國人都知道在太平洋上的這個蕃薯島叫做 Taiwan ,而不是 Thailand。我們到了國外,總是忍不住點燃起推銷台灣的使命感。我們告訴外國人:我們有李安,也有林書豪,電腦品牌 Acer 還有 Asus,腳踏車捷安特都是來自台灣,珍珠奶茶也是我們發明的。 我們為這些「台灣之光」感到驕傲,因為我們以身為一個台灣人為傲。 

同樣是一座孤島,先後被挪威統治了一百年、被丹麥殖民了五百年,一直到1944年才正式獨立的冰島,也許是有著命運多舛的類似身世,在剝離了所有「殖民文化」後,如今僅管在多方面的成就已經足以自豪,但在國際舞台上,冰島人似乎都患了一個叫做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Iceland? 的症狀。從名人到遊客,冰島人最愛問的問題,就是「你覺得冰島怎麼樣?」

在2018年的世界盃足球賽之前,除了銀行破產、火山爆發、巴拿馬文件等負面消息外,冰島鮮少有機會成為國際鎂光燈下的焦點。 因此,他們迫不急待地想要知道這個世界究竟是如何看待冰島的。期待可以從外界的肯定感受冰島的存在感,也藉此消除冰島人的不安全感。

從一年一度的歐洲歌唱大賽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  簡稱 Eurovision) ,我們就能看到冰島人渴望被認識、被認同的心理。Eurovision 代表的不單單是場歌唱比賽,它也是冰島全國都參與的歡騰盛事,人民為它瘋狂的程度,比得上家家戶戶都放煙火的跨年夜 ── 因為這是一個可以讓世界「聽」到冰島的大好機會!比賽過程中,冰島人會特別去注意哪些國家給了他們的選手最高分,而因此對這些國家充滿感激而產生友好感。就算每年都要繳錢才有辦法參賽,冰島幾乎從來不曾缺席。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只要有明星來到冰島,所有的媒體都會大肆報導。新聞是這麼寫的:「我們是何等的幸運,能夠讓如此重量級的人物大駕光臨冰島。」除了衝向他們面前詢問「你覺得冰島怎麼樣?」之外,這些明星們也會瞬間被貼上「冰島的朋友」(Íslandsvinur) 的標籤  ── 從碧昂絲、小賈斯汀、紅髮艾德,甚至是布萊德彼特 (儘管他只有花一、兩個小時在冰島的國際機場轉機),這個稱號都將永遠伴隨著他們。這份與大明星們的特殊聯結,讓冰島看自己不再是那麼地平凡、或者說微不足道。

_

#
寧可信其有,我們都敬畏看不見的「東西」

台灣有特殊的鬼神文化。每年到了農曆七月向來都有一些禁忌,我們舉辦祭拜慶典,以求得心靈的慰藉。這樣的傳統除了表現在宗教活動外,也出現在文學或電影作品中。在台灣、很少人把鬼神之事拿來開玩笑,無論是日常交談還是潛意識的深處,鬼神深深影響著這個島嶼社會。對於「鬼」,我們有著許多不同的想像,心中也有所敬畏。我們稱祂們為「好兄弟」,以拉近人類與鬼魂的關係。慎終追遠的觀念早已深植人心,就算不信奉鬼神,也都對鬼神有一顆敬畏之心。

冰島人也相信自然界還有著另一種生命,在人們生活的空間中存在:祂們是精靈 (Álfar) 以及隱形人 (Huldufólk)。

在冰島人的世界,精靈的身形比人小,只有八公分,傳說中有十三個種族 ; 隱形人則是跟人類幾乎ㄧ模一樣,只是人們看不到。冰島人認為,每寸角落、每塊岩石之中,都有可能居住著人們肉眼看不到的精靈。因此在過去幾年間,所有對大自然的改造,都要慎重考慮。從開闢道路、興建隧道,到城鎮蓋新房子,這些工程都曾因為會侵犯到「精靈」的家園而被迫重新規劃、中斷或延期。

除了每位冰島人幾乎都有一個精靈故事可以娓娓道來外,首都雷克雅維克還有一所精靈學校(Álfaskólinn),講授一系列的精靈課程,學習精靈與冰島歷史和文化的關係。課程只需要半天時間來上課,結束之就能拿到結業證書。在冰島的精靈之都 Hafnarfjörður 小鎮,這裡還有專門的精靈旅行團,帶你在熔岩地貌之間尋訪冰島精靈的痕跡。

冰島並非唯一有精靈居住的國度,只是冰島人比起許多民族更能「接受」他們的存在。與其說深信不疑,倒不如說,「寧可信其有」。重新規劃道路只為繞過一塊精靈石、把無人區劃做國家公園只為讓精靈安心居住,這樣的行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但在「敬畏精靈」的背後則流露出了對自然的保護與尊重。